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传统药材中吲哚生物碱新颖结构及抗微生物活性研究取得系列新进展

文章来源: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18-06-22  |  作者:魏鑫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单萜吲哚生物碱以其复杂的结构特征以及显著的生理活性,长期以来备受有机化学家和药学家的关注。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及多重耐药威胁着人类健康,而源于植物的抗菌、抗真菌天然小分子备受关注。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罗晓东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抗菌、抗真菌单萜吲哚生物碱新颖结构和初步活性研究上取得系列新进展。 

  1. 中国狗牙花(Ervatamia chinensis)民间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及疖肿等疾病,研究组博士研究生于浩飞等从该药材中发现猪笼草状吲哚生物碱erchinines AB,其独特的结构中具有二氮?并噁唑烷3个半缩醛胺的复杂单元片段。Erchinines AB对枯草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78 μg/mL与抗生素头孢噻肟(0.39 μg/mL)几近相比。同时,erchinine B对红色毛癣菌MIC6.25 μg/mL,与抗真菌药灰黄霉素相当。上述研究成果以“Nepenthes Like Indole Alkaloids with Antimicrobial Activity from Ervatamia chinensis为题在线发表在Organic Letters (DOI: 10.1021/acs.orglett.8b01675上。 

  文章链接

 

  2. 非洲马铃果(Voacanga africana)主要用于治疗疟疾、痢疾和溃疡等疾病,博士研究生丁彩凤等从该药材中获得吲哚生物碱Voacafricines A B,其结构单元含吡咯/吡啶/吡咯/哌啶/呋喃稠合的多重杂环体系Voacafricines A 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氏杆菌抗菌活性优于植物抗菌药黄连素和黄藤素。上述研究成果以Antibacterial Indole Alkaloids with Complex Heterocycles from Voacanga africana为题发表在Organic Letters2018, 20, 2702 

  文章链接

 

  3.钩吻(Gelsemium elegans)别名断肠草,为著名的毒性中药材,民间多用于杀虫以及治疗皮肤溃疡,博士研究生魏鑫从该药材中发现了钩吻定碱与C9结构单元杂合而成的新骨架吲哚生物碱Gelselegandines A-C,该类化合物仅显示了较弱的抗菌活性,研究成果以Antimicrobial indole alkaloids with adductive C9 aromatic unit from Gelsemium elegans为题发表在Tetrahedron Letters2018, 59, 2066上。 

  文章链接 

 

  罗晓东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药用植物中生物碱新颖结构、药效及新药创制研究,在此方向已发表60余篇论文,其中11篇发表于Organic Letters(自然指数刊物),研究组论文报道的13个新颖/活性生物碱被《天然产物报告》作为热点分子介绍Hot off the pressNat. Prod. Rep. 2018,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08, 2007

(责任编辑:李雪)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