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昆明植物所古气候变迁和物种演化研究组在旱季长短控制孑遗植物分布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东亚植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15-09-18  |  作者:黄永江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孑遗植物在第三纪广布于北半球,但现在仅零散分布于中低纬度温暖、湿润的地区。研究影响孑遗植物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可以为保护孑遗植物生境提供科学思路。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气候变迁和物种演化研究组的黄永江博士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的Frédéric M. B. Jacques博士等人合作研究了我国孑遗植物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发现华中(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重庆、贵州东北和湖南西北)和台湾为我国孑遗植物的多样性中心,诸多濒危植物,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等主要分布于华中地区。通过分析气候特征,发现华中和台湾几乎全年湿润,而我国其它地区具有相对干旱的秋、春季。较长的秋、春季干旱,可能分别影响了顽拗性和休眠性种子的萌发,以及春季树木幼叶的生长,从而影响其种群生存和繁衍。虽然温度对植物分布也至关重要,但通过对我国温度分布的分析,发现全国(除青藏高原)温度呈南北逐渐递减变化,华中地区和台湾具有与同纬度地区相似的温度特征,温度可能更多地决定植物的成分组成。 

  研究者同时查找了孑遗植物的化石历史及古气候,发现孑遗植物广泛分布的北半球,具有比现在更湿润的气候环境,到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后,随着全球降温、北极冰盖形成和扩展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北半球逐渐变干,地质时期的数据也支持了孑遗植物分布区受水分影响的观点。 

  该研究以题为:Distribution of Cenozoic plant relicts in China explained by drought in dry season,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相关连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4212 

  研究得到国家基础研究973项目(20120CB821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4127200741372035314703250),昆明植物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BB201201)的资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