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极小种群植物——弥勒苣苔保护生物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14-10-01  |  作者:税玉民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我国南方的喀斯特地貌由相对孤立的石灰岩山群组成,为植物提供各自独立的演化环境,形成特有性极高的物种多样性格局。苦苣苔科约有133个属,其中中国特有属有30余个,是研究喀斯特地区特有类群的分类、演化和保护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类群之一。 

  弥勒苣苔(Paraisometrum mileense W. T. Wang)自2006年重新发现以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喀斯特植物演化研究组和植物繁育系统进化生态学研究组对其开展长期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包括周边地区植物区系、植被群落、遗传多样性以及繁殖生物学研究,并与圭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同开展了相关监测和保育工作。目前,对其植物分类、系统亲缘和遗传多样性方面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研究选择广义马铃苣苔属52个种以及滇黔桂8个弥勒苣苔个体,基于ITSTrn-F构建了分子系统发育树,推测弥勒苣苔在广义马铃苣苔属中为一个相对孤立和后生的类群。AFLP分析显示弥勒苣苔在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很低(He = 0.118),整个种水平缺乏明显的遗传梯度。滇黔桂三个地区类群之间基因交流有限、地理隔离明显且居群之间基因分化有限(FST = 0.207, P0.001)。更为有趣的是,云南的10个居群沿着海拔和离村寨的距离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分支。该研究结果为云南居群的就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科学指导,为喀斯特地区众多特有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提供了研究范例。 

  该研究得到国家科学自然基金(3100025831470306)和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2014CB954100))的支持,并以“Taxonomic Status, Phylogenetic Affinitie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a Presumed Extinct Genus, Paraisometrum W.T. Wang (Gesneriaceae) from the Karst Regions of Southwest China”为题发表在PLoS ONE上。(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107967)。

1 滇黔桂弥勒苣苔的分布(A)和基因型(B,上部为基于trnLF matK的叶绿体倍型,下部为基于ITS的核基因型)   

2 弥勒苣苔基于AFLP分析的4个分支(A: PCoA散点图; B: 无根的NJ-tree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