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left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员研究成立喜马拉雅—横断山区新特有属—假合头菊属

文章来源: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发布时间:2011-12-20  |  作者:张建文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建文博士在孙航研究员的指导下与美国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David E. Boufford博士合作,通过多重证据成立了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特有属--假合头菊属Parasyncalathium J.W. Zhang, Boufford & H. Sun.

康滇合头菊Syncalathium souliei (Franch.) Y. Ling是分布于我国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的类群,其主要分布于高海拔流石坡、碎石地、沙地。通过野外考察发现,其主要分布于高海拔裸露荒地,可以被看成是本区域的“拓荒者”。假合头菊属正是基于原本放于莴苣属聚头组Lactuca sect. Aggregatae Franch.后移至合头菊属的康滇合头菊而新成立的一个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特有属。从已有的细胞学、分子系统发育和形态学资料,尤其是通过瘦果形态的扫描电镜特征,进一步证实了康滇合头菊与狭义合头菊属Syncalathium s.str.之间的区别,而后者包含本属模式种--合头菊S. kawaguchii (Kitam.) Y. Ling。康滇合头菊与狭义合头菊属形态上的相似性是由于同处于青藏高原恶劣的生态环境选择压力和气候变化,进而形态趋同进化的结果。虽然康滇合头菊从传统形态特征上有别于莴苣亚族Lactucinae其他成员,分子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其仍然在莴苣亚族,并聚于广义莴苣属Lactuca s.l.;而狭义合头菊属位于还阳参亚族Crepidinae。

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假合头菊的谱系地理学研究,希望探讨其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格局及其成因;研究遗传分化与基因流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基因流的主要因素;了解遗传多样性水平,从而预测其居群动态。这可为这类“先锋植物”在高寒地区的分布扩散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此地区较为严重的认为干扰荒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合理化措施。

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7CB4116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30209, 31000101)等项目的资助,并已在国际植物命名学权威期刊TAXON上发表。相关信息如下:

Zhang JW, Boufford DE, Sun H*, 2011. Parasyncalathium J.W. Zhang, Boufford & H. Sun (Asteraceae, Cichorieae): A new genus endemic to the Himalaya-Hengduan Mountains. Taxon 60: 1678-1684.

相关连接为:

http://chinesesites.library.ingentaconnect.com/content/iapt/tax/2011/00000060/00000006/art00012

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特有属--假合头菊属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