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近日,在青藏高原二次科考项目及其他相关研究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攻关团队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重点对2000至4000米海拔范围的各种植被类型中的大型真菌开展调查,采集标本14000余份。团队运用DNA条形码ITS片段的证据,结合多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对野外频见的担子菌类进行物种鉴定。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中501份标本开展了重点研究,根据形态特征和1706条DNA序列,界定了37个属的92个物种,包括64个新种、1个新亚种、2个新变种、11个中国新记录种,成立了1个新组和1个新组合,同时归并了5个分类学异名。 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发现的部分新种、中国新记录种及地区特有种:a甘肃赭黄牛肝菌;b白毛拟疣柄牛肝菌;c阿氏乳菇;d椭孢鹅膏;e中华变蓝金牛肝菌;f大果老伞;g新裸金钱菌;h高黎贡裸脚伞;i新梭形拟锁瑚菌;j中华黏假齿菌;k赭汁多汁乳菇;l西藏小杯伞;m灰盖乳牛肝菌;n印度毛脚乳菇;o叶生格氏伞。 本研究发表的新物种,既有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且未被正式命名的,如新裸金钱菌、斑柄丝膜菌、平展丝膜菌、拟皱盖黏柄丝膜菌、云南脐盖菇、中华绒白多汁乳菇、频见多汁乳菇、美丽乳牛肝菌。也有分布范围相对狭窄或与青藏高原特有树木形成高度专性共生关系的稀有物种,如多瓣鸡油菌、高黎贡拟蜡伞、落叶松假齿菌、金囊体乳菇、孤独乳菇、铁杉乳菇、灰盖乳牛肝菌、芳香毛离褶伞、西藏小杯伞。 研究描述的分布广野外频见但一直未被命名的新物种:a云南脐盖菇;b新裸金钱菌;c平展丝膜菌;d斑柄丝膜菌;e中华绒白多汁乳菇;f美丽乳牛肝菌。 研究发现的分布区狭窄的稀有新物种:g:多瓣鸡油菌;h西藏小杯伞;i高黎贡拟蜡伞;j孤独乳菇;k落叶松假齿菌;l芳香毛离褶伞。 通过对物种产地的深入分析发现,在青藏高原高海拔的亚高山区域,普遍存在与北温带地区共享的物种或其姊妹种。例如,针叶美柄牛肝菌、云南黏黄蜡伞、口蘑状格氏伞、坛孢湿伞、叶生格氏伞、中华凋萎状乳菇、糙盖红菇、甘肃赭黄牛肝菌。这表明青藏高原亚高山带的真菌区系具有较强的温带性质。而在中低海拔地区,其物种多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如黑肉伞、棕榈拟小皮伞、南方假齿菌、大孢尿囊菌。 在亚热带中山带还发现了一些“长枝长”物种,如厚壁丝膜菌、辣汁乳菇、小窝柄黄乳菇、黏盖拟疣柄牛肝菌、粗臂网球菌,表明中山带是表征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真菌区系特有成份的关键地段。 青藏高原区发现的与北温带共享或近缘的物种:m针叶美柄牛肝菌;n叶生格氏伞 ;o 坛孢湿伞;p中华凋萎状乳菇;q糙盖红菇;r甘肃赭黄牛肝菌。 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中低海拔带发现的具热带亲缘和“长枝长”的物种:s粗臂网球菌;t辣汁乳菇;u大孢尿囊菌;v黑肉伞;w棕榈拟小皮伞;x南方假齿菌。 研究显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的亚高山带甚至与华中亚高山和我国台湾亚高山地区共享若干物种。如基出乳菇、鲜红乳菇中华变种、拉冲乳菇、格氏多汁乳菇喜冷变种。在西藏墨脱的低海拔地区,还发现了无条纹红菇和赭汁多汁乳菇等典型的亚热带物种。 该研究不但为进一步揭示青藏高原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分类学证据,而且对该区大型真菌物种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性的科学依据。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真菌学顶刊《真菌多样性》。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5年8月28日) 来源: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50102268-500007056274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