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人民日报】新物种42+!他们5年发现这么多淡水木生真菌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7-03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攻关团队首次系统性地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的淡水真菌多样性,发现3个新科、5个新属、42个新物种、12个中国新记录种及30个已知物种的新分布范围。相关研究成果在真菌学顶刊《真菌多样性》在线发表。

淡水木生真菌是专性或腐生性真菌,主要栖息于淡水环境中,如浸没的木材、枯枝及落叶,扮演着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2019至2024年期间,昆明植物所杨祝良攻关团队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支持下,基于西藏、新疆、青海、甘肃、云南迪庆州、怒江州、保山市、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3000余份水生真菌样品、700余个菌株,运用多基因联合分析,更新了座囊菌纲和粪壳菌纲的系统发育框架。结合形态特征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精确鉴定,鉴定出84个淡水子囊菌分类单元,发现3个新科、5个新属、42个新物种、12个中国新记录种及30个已知物种的新分布范围。

研究团队基于多基因联合分析,构建了座囊菌纲和粪壳菌纲的最新系统发育框架,明确了青藏高原84个淡水子囊菌分类单元的系统学地位。

本研究发现了顶黑孢科、长喙壳科和西藏菌科等三个新的科。同时,还描述了五个新属:顶黑孢属、链墙孢属、透明双孢、长喙壳属和西藏菌属。这些新属的命名和描述基于详细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证据,确保了它们在分类学上的准确定位。本研究还描述了高海拔顶网孢等42个新物种。这些新物种的发现不仅展示了青藏高原菌类的多样性,也揭示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角色。

新科:黑顶孢科

新科:长喙孢科

新科:西藏菌科

除了新科、新属和新物种的发现,本研究还记录了括梨形棒链孢、异形棒孢、倒卵棒孢、粗壮柯达孢、中毛拟海球壳、舟形詹氏菌、弯生侧囊孢、泡状枝瓶霉、小孢赛多孢、大果梗葡萄孢、粘质瓦纳克里孢和水生瓦尔加菌12和最初描述于东南亚或欧洲的水生真菌物种。它们的发现为人类理解该类真菌的地理分布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灯芯草小葚孢

独龙江吴氏孢

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暗褐小孢目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多样性,其目下6个属中有5个属均在青藏高原地区有分布,并且首次在海拔5277米的淡水生境中发现了来自泰国的清迈林赐孢,刷新了可培养水生真菌已知的最高海拔分布记录。

清迈林赐孢。5277

(人民日报 2025年7月3日)

来源: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9536622-500006352637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