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云南发布】揭示物种生存延续密码,纪录片《共同的家园》今晚播出!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0-11  |  作者: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

第十五次会议(COP15)

召开前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重磅推出3集纪录片

《共同的家园》 

  

今天晚上的央视《新闻联播》 

同步播出了节目预告 

  

  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将在我国昆明召开。此次大会将总结国际社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谋划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3集纪录片《共同的家园》将于10月8日至10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上22:30播出,央视新闻频道、财经频道、中文国际频道次日重播。 

 

  野生稻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为什么它必须被保护?大熊猫被降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凑齐中国三大麋鹿群体?为什么要把世界仅存的唯一的野生马种普氏野马从国外引进回它曾经的家乡?《共同的家园》纪录片不仅生动讲述中国致力生物多样保护,延续生命美丽、守护人类梦想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自然界有趣现象和科普知识值得观众去探究、去品味。

 

  人类种植水稻,来源于15000年前对野生稻的驯化。但是,随着人类耕作区域不断扩张,野生稻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自然居群急剧减少,面临灭绝危险。野生稻虽然对人类来说没有食用价值,但是由于它在荒野里自由生长,恰恰能孕育出复杂多样的基因,这让野生稻拥有了改良种植水稻的超凡能力!因此对野生稻的保护刻不容缓。

  

  

  在我国有这样一个研究小组,为定位出全国所有野生稻居群的精准信息,20多年来一直在野外追寻。在湖南茶陵,这片人类曾最种植水稻的土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庆文带领团队找到了一大片野生稻生长地。为使野生稻的基因不受种植水稻串粉影响,需要在野生稻周围规划出一片安全区域,也就是说在野生稻100米范围之内,不允许种植水稻。这无疑会影响到以种植水稻为生的当地人的利益,因此需要当地政府的规划和农民的配合。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之一的中国,对原生环境的保护不仅体现在一部部法律的顶层设计中,也体现在科研人员、各级干部和普通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中。湖南茶陵人民退让出延续千年耕种的土地,拉起围栏,竖起警示,为水稻和人类的下一次互动留足了想象空间。

  

  《共同的家园》三集共90分钟的纪录片,不仅讲述了野生稻原生境保护、长江禁渔、麋鹿野化放养、种质基因库等人类守护生物多样性不懈努力的故事,还讲述了三江源高原狼、太行山华北豹、云南亚洲象、崇明岛东滩候鸟等人与动物相伴共利的故事,阐释我国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并进的特色发展道路。纪录片客观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步入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环境保护贡献,推广中国生态治理经验,传播中国生态文明思想。

  (云南发布 2021年10月8日)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INeXrHTbgwa6lxDdC-4evg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