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传媒扫描
left
新闻动态
传媒扫描

【中国科学报】昆明植物所提出东亚鼠尾草属物种新分类系统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  发布时间:2018-10-16  |  作者:高雅丽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本报讯 鼠尾草属为唇形科第一大属,全球980种左右,物种识别与鉴定极其困难,属下分类系统长期饱受争议。经过近7年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经典分类与植物多样性研究团队东亚特征成分研究组与日本、美国同行进行深度合作,对东亚鼠尾草物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近日,该项研究的部分结果发表于植物学期刊《植物学年报》上,并被遴选为封面文章。同时该论文第一作者、博士胡国雄及共同通讯作者、博士向春雷还应邀参加了2018年度美国植物学会年会的鼠尾草属专题会议。

据了解,该属植物很多种类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全球共有三个多样化中心:中/南美洲、亚洲西南部及地中海地区和东亚。该属植物因具独特的“杠杆状”雄蕊结构成为传粉生态学家的宠儿,也正因鼠尾草属因具有杠杆状雄蕊这一独特结构而被认为是单系类群。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鼠尾草属不是单系类群,近缘属迷迭香属、分药花属的种类嵌入其中。

东亚是鼠尾草属的分布中心之一,其中有超过80%的种类分布在中国,且大多为中国特有物种,但相关的研究工作极为匮乏,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全面认识和探讨鼠尾草属系统亲缘、生物地理格局成因及性状演化研究的“瓶颈”。

结合野外调查及馆藏标本的研究,团队成员在东亚地区广泛收集鼠尾草属样本共78种,10变种,3变型,重建了鼠尾草属东亚分支的系统发育框架,研究了该地区鼠尾草属雄蕊结构多样性,深入论证了东亚鼠尾草属分支为一单系类群,全面澄清了东亚鼠尾雄蕊结构的多样性并提出了雄蕊演化的新观点。

综合形态学、生物地理、分子系统学等研究证据,团队提出了东亚鼠尾草属物种新的分类系统,建立了一新亚属,即东亚鼠尾草亚属,并将其划分为8个组。该研究为全面认识东亚鼠尾草属物种多样性与系统演化和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后续开展鼠尾草属系统发育、生物地理格局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高雅丽)

相关论文信息:DOI:10.1093/aob/mcy104

《中国科学报》 (2018-10-15 第5版 创新周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