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lo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left
科学普及
科普动态

“一带春城通古今,一路山茶美中外”——昆明植物园第十七届山茶展即将开始

文章来源:昆明植物园  |  发布时间:2020-01-17  |  作者:陈智发,李德龙  |  浏览次数:  |  【打印】 【关闭

 

  120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将迎来第十七届山茶展。“一带春城通古今,一路山茶美中外”,云南的山茶中外扬名、秀甲天下,昆明植物园收集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山茶资源,举办年度山茶展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市民于春节期间到植物园赏花也成了一种例俗。本届山茶展将从2020120日开始,到229日结束,持续一个多月。 

 

  岁末春初,春阳映入花蕊,春风吹拂花枝,昆明植物园山茶园迎来她春华秋实的第七十个生日。1950年,云南刚解放,时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昆明植物研究所前身)主任蔡希陶先生接受开明人士刘幼堂先生捐赠的62个品种、6126盆山茶,次年又接受孙东明先生捐赠的1895株茶花,加上解放前引种的山茶,构成了现在山茶园的雏形,是昆明植物园建立的第一个专类园。如今,山茶园收集了山茶科植物800余种(含品种),是我国收集云南山茶花品种最全、栽培历史较为悠久的一个专类园,园中栽种的大部分云南山茶树龄均有70多年,成为国际杰出茶花园、国际山茶属植物品种登录中心。园内山茶花骨朵朵,仿佛为母亲庆生,开始争奇斗艳。如桃腮粉脸的‘菊瓣’、‘张家茶’、‘楚雄茶’,粉面银光的‘大银红’、‘早牡丹’、‘柳叶银红’、‘大桂叶’,满脸红光的‘松子鳞’、‘大桃红’、‘大理茶’、‘桂叶洋红’,面带桃红的‘大红袍’、‘麻叶桃红’,红白相间的‘大玛瑙’,红的发紫的“紫袍”,满脸黝黑的‘黑骑士’等等,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有的狭道相逢,在静静恭候游客的光临。据悉,本次山茶展除了可观赏山茶花外,昆明植物园推出了一些列丰富的科普活动,如“昆明植物园2020年山茶摄影大赛”、SCA科普讲坛等。 

 

  山茶(Camellia)是中国原产植物中最重要的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首,是最著名的山茶属植物。原料通常采自于小叶茶(C. sinensis var. sinensis)和大叶茶(C. sinensis var. asamica)等茶组植物。在云南,发现有不少成百上千年的古茶树,其实是大理茶 (C. taliensis)与大叶茶自然杂交的后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造就了云南人喜爱茶叶、种植茶叶的习惯。千百年前,驿路茶香处处飘,长长古道、悠悠马铃是三迆大地最真实的写照,演绎了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传奇。目前世界上培育的制茶用茶树品种或良种超过350个,在美国和意大利等国,还利用茶作为亲本,培育了观花、观叶和观果的品种46个。山茶属所有种类的种子都含有茶油,作为油料经济作物,栽培面积最广是白花油茶C. oleifera,其次是华东山茶C. japonica,栽培面积第三的是南山茶C. semiserrata。而用于制作茶叶的小叶茶的茶籽,也可以提取茶油。 

 

  茶花又名山茶花,是世界著名花卉,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广义上的山茶花是山茶属中具有观赏价值的几个种及其杂交后代的统称。狭义上的山茶花是特指原种山茶(C. japonica)的品种,常用的名称有:红山茶、华东山茶、耐冬和川茶等。山茶花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称为海石榴(南北朝-宋朝)、曼陀罗(宋朝-清朝)等。山茶花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昆明市的市花,在古滇哀牢之地、南诏大理故乡的传奇色彩不亚于茶的历史,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对山茶花的描述,写尽了对云南茶花的赞美之词:“山茶花以云南所产者最为有名,世间称之为‘滇茶’。”目前,世界上登记注册的茶花品种已超过2.3万个,栽培最广、品种最多的种是山茶,其次云南山茶(C. reticulata)、茶梅(C. sasanqua)和怒江山茶(C. saluenensis)。史料记载,山茶最早从中国传播到日本可追溯至公元716年,唐玄宗赏赐一些山茶给日本的遣唐使。欧洲现今所有栽培的茶花都是来源于中国或者日本。早在16世纪末,个别荷兰、葡萄牙海员顺带山茶花到欧洲。自1739年至1920年间,英国人从中国引种了不少山茶、云南山茶、连蕊茶、怒江山茶等原种和园艺品种,之后陆续传至欧洲各国,又传至澳洲、美洲。 

  山茶,这种古老的植物在云南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开出了最璀璨的颜色,带来了花叶飘香万里。新时代,昆明植物园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世界山茶属植物品种数据库(the Database of International Camellia Register http://camellia.iflora.cn)已建成并对外开放使用,国际间合作增多,而云南的山茶将沿着“一带一路”延续传奇、缔造友谊。 

 

(责任编辑:李雪)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