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内网 | KIB微博 | 网站地图│ 邮箱登录│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页
  •  │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发展规划
    • 研究所年报
    • 大事年表
  •  │ 
  • 机构设置
    • 科研部门
    • 管理部门
    • 支撑系统
    • 联合共建
  •  │ 
  • 科研成果
    • 期刊论文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著
    • 专利
  •  │ 
  • 研究队伍
  •  │ 
  • 研究生教育
    • 招生信息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概况
    • 学位培养
    • 毕业就业
    • International Students
    • 学子风采
    • 规章制度
    • 下载中心
    • 研究生会
    • 校友会
    • 友情链接
  •  │ 
  • 院地合作
  •  │ 
  • 国际交流
  •  │ 
  • 党群园地
  •  │ 
  • 创新文化
  •  │ 
  • 科学传播
    • 简介
    • 编辑推荐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植物图片
    • 科普视频
  •  │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公开
站内搜索
深切缅怀吴征镒院士
・全部新闻
・党和国家领导人慰问
・追忆悼念
・最新动态
・媒体报道
科研进展
・昆明植物所发表竹类组学和分类学信息平台[03.15]
・多组学研究揭示竹类植物生活史转变和物种多样化的遗...[03.15]
・昆明植物所在苏铁属植物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研究中取...[03.15]
・昆明植物所重构核心十字花科原始核型并揭示伴随其快...[03.14]
・昆明植物所在吲哚生物碱集群式全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03.12]
・昆明植物所在石松生物碱新骨架的发现与合成研究中取...[03.12]
联合共建
·青藏高原研究所昆明部
·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
·丽江高山植物园
·云南省植物学会
·全国科学院联盟生物多样性分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深切缅怀吴征镒院士 > 媒体报道
新京报:植物“活词典”吴征镒逝世提建“自然保护区”等建议
来源:     作者:邓琦     2013-06-23     浏览次数:

中国植物“活词典”吴征镒逝世 曾获国家最高科技奖,提出在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建议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资深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6月20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7岁。

吴征镒于2008年1月8日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多次参加并领导植物资源重大考察,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发表和参与发表植物新分类群1766个。

他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种质资源库”的建议,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吴征镒编著了《中国植物志》等专著30余部,晚年仍在发表重要学术论著。

■ 人物

吴征镒 一草一木总倾情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吴征镒亲笔书写的这8个字,刻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一块石碑上。

生于九江、长于扬州、成人于北京、立业于昆明,在2007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之一、中国植物学家吴征镒的眼里,植物王国是一个诗意世界,人与自然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

从后花园到植物王国

孩提时代,吴征镒的最大爱好是一个人在家里的后花园玩耍。他拿出带有植物画的书籍同花草比照,“看图识字”,采集了100多份标本,从此与植物结下不解之缘。

中学毕业,吴征镒考取了清华大学生物系,并在毕业后留该系任助教。

“七七事变”后,随西南联合大学迁到昆明,吴征镒被云南这座“植物王国”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复杂多样的植被景观吸引。1958年夏,已过而立的吴征镒举家搬到云南,从此开始他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立志立题、殚精竭虑、上下求索”的生涯。

“摔跤冠军”的意外发现

吴征镒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花甲之年他两次进藏,80高龄还亲自到台湾考察。

植物学家周俊院士回忆,野外考察时,吴征镒不看天、不看山、不看景,一路就低着头观察植物。他是平足,野外经常摔跤,同事赠号“摔跤冠军”。

有次在云南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里跌了一跤。跌倒了他不是想着马上爬起来,而是左顾右盼地观察植物。他忽然见到了一株白色寄生植物,迫不及待拿在手里一看,就认出了是“锡杖兰”,这可是在中国分布的新纪录。

他自嘲:“摔跤也好,有时摔跤还能发现新种呢!”

博闻强记老骥伏枥

吴征镒被中外同行誉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同事和身边的学生、助手都形容他博闻强记、博古通今。编《中国植物志》时,他脑子里记得文献的出处,在手稿里写个人名注上个年代,助手去查对应文献时往往一丝不差。《中国植物志》囊括了当时所有在中国发现的植物。

八十岁后他的眼、耳渐不如前,但他在2000年后出的4本著作都是亲自执笔。有些著作本来1年能完成的却花了3、4年,因为他随时会把新的文献插到稿子里去。(记者 邓琦)

来源:http://edu.people.com.cn/n/2013/0623/c1053-21938270.html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16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    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手机版